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导致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有调查显示,在65岁以上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有近半数病人丧失关节和劳动能力,是引起成年人长期残废的第二大原因。
骨性关节炎可以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原发型骨性关节炎发病多为老年人,常没有明确的始发和诱发因素,多个关节同时或先后发病(例如双手多个远侧指间关节肿痛和骨刺形成)。原发性骨性关节病可能伴有家族遗传因素,但是该类型的骨性关节炎病程发展缓慢,口服扶他林等消炎镇痛类药物和理疗等保守治疗效果较好,少数晚期病人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继发性骨性关节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常继发于关节创伤和关节力线异常(如“罗圈腿”),关节劳损,肥胖等因素,例如膝关节内骨折,半月撕裂,游离体和关节不稳定后期均可造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继发性骨关节炎多为单关节或少数关节发病,有较明确的诱因或病因,除保守治疗外,针对病因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病理过程,和一般的感染性炎症不同,无菌性炎症过程中没有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是身体对局部的组织损伤等病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局部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表皮发红发热,关节积液和僵硬感。这一病理过程通常由于关节受力异常,关节软骨磨损刺激关节滑膜和软骨细胞出现炎症反应,局部组织中炎症刺激因子和炎性介质增多,使关节出现滑膜组织增生,关节积液和软骨营养障碍,关节面承重力异常,引起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硬化等一系列骨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其中前列腺素降解产物增加和多种胶原及蛋白降解酶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加重关节软骨面的破坏。因此,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时应用扶他林等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阻止上述病理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亦称消炎止痛药)是单纯的止痛药,这是一种误解,因为这一类药物主要靠其抗炎作用,减轻或消除炎症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目前市场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种类繁多,许多药物对骨肠道刺激性和肝肾功能有影响,因而在选用该类药物时,医生和病人都应对所用药物认真了解核对,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避免增加对胃粘膜的刺激,一些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设计制造出了肠溶片剂(如扶他林片剂),应注意这类药物应于餐前服用,并避免和酸性、碱性药物或食物同时服用,以免减低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带有微创外科性质的关节镜下骨性关节炎手术给广大骨性关节炎患者带来了福音。关节镜技术不但提高了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诊断,同时可以对膝、肩、肘、踝、髋、腕等关节进行镜下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小,创伤少,病人恢复快,也更适合老年人和体弱患者。
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控制炎症,防止关节软骨退化和改善关节功能。结合理疗和关节功能锻炼达到控制疾病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